53年前,他出生在甘肃省的一个小山村,小时候家里穷,吃穿都成问题,加上当时正是新中国成立时期,各地动乱不断,因为家庭成分不好,他的父亲被划为右派,他也备遭歧视,童年在惶恐中渡过。
不过他很聪明,在学习上也很勤奋,据说高考前8天,他被一辆卡车撞断了肩胛骨,但最后还是在600名学生中以第二名的好成绩被河北的 中国石油管道学院(大专)录取,毕业后被分配到河北廊坊石油部管道局经济改革研究室任职。
因为不想在体制内安逸地过渡过自己的一生,在反复思考后他决定放弃稳定的工作下海经商,而如今的他早已经拥有300亿身家,统治着商业地产开放业务的半壁江山,他就是著名地产商,SOHO中国的董事长潘石屹。
1987年,辞职下海到深圳、海南,后到北京,专业从事房地产开发。
1991年8月,跟合伙人成立万通公司,高息借贷1000多万元炒房地产,在海南省第二波经济热潮中半年多赚取第一桶金一千多万元。
1992年,察觉海南房地产泡沫危机,开始在北京开发出系列房地产项目,包括北京万通新世界广场、中国国际航空公司大厦、北京万通理想世界(现新城国际),后者找代理销售卖到当时市场价的三倍。
1995年潘石屹与妻子张欣共同创立了SOHO中国有限公司。自公司创建以来两人共同开发了一系列商业地产项目。
2001年打造SOHO现代城,引领SOHO概念。
2007年10月 SOHO中国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成功上市。
拒绝安逸,下海经商
从学校毕业后的潘大爷被分配石油部管道局工作,从小吃不饱穿不暖的潘大爷从此捧上了铁饭碗,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屌丝逆袭逆逆袭。
因为对数据很敏感,一长串的数字也能一字不漏地背下来,以至于每次汇报工作的时候同事都要带个人来念数字,他一张嘴搞定,大写的牛逼,因为工作上的出色表现,他很快得到各级领导的赏识,有外出进修的机会领导总是先给他。
虽然机关生活稳定,前途一片大好,粮油充足,福利多多,但在整个管道局,除了输油调度处每天在做事外,别的部门全都无所事事,对!老潘也在无所事事!
作为一名合格的共产主义接班人,老潘的内心感到深深自责和不安,他认为对于一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来说,这样的生活就在虚度光阴,所以他下海的欲望特别大。
但是他的想法一说出来就立马遭到吃瓜群众的劝阻,大家都认为弃前途光明的仕途,选择一条前途未卜、在当时普遍不受尊敬的经商路,是一个冒险而愚蠢的决定,而且组织上还未必能通过。
面对现实的困境和自己内心深处的呼喊,老潘内心也满是迷茫,正巧这时候他拜访到一位在刚开放的深圳创业的老师,老师跟他说深圳有很多机会,也能赚到很多钱,对于农村出身,又经历过贫穷生活的老潘来说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动力,通过跟老师深入的交谈,他下定了放弃仕途、下海经商的决心。
在风口上赚得第一桶金
变卖所有家当后,老潘南下深圳,刚到深圳的时候也是落魄街头,因为没有特区同行证,他拿出50块找当地的蛇头带路才从深圳二线关铁丝网下面的一个洞里偷偷爬进了深圳特区。
由于语言不通、天气闷热、饮食不适应,深圳的生活让老潘感到非常压抑,,那段时间,潘石屹过得非常不愉快。虽然日子过得艰辛,但老潘坚信自己会成功,他不放过任何一个可以学习的机会,经常买经济类的书来看。
1988年年底,海南岛从广东省脱离,成为中国第31个省级行政区,老潘认为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就是风口,老潘立马收拾东西去海南。在海南老潘结识了冯仑、王功权一群人,然后跟他们合伙开公司,贷款1000多万元炒房地产,老潘趁着这波经济热潮就赚取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一千多万元。
用常识识破危机,死里逃生
大家都知道当年海南炒房团遇到房地产泡沫最后都死了,但为什么老潘他们能死里逃生?难道他们是诸葛亮托梦?只能说我们想多了!
当初老潘拎着五斤橘子,两条三五烟到海口市规划局查他们炒的房子有没有产权证,他查到是有证件的,不过老潘这人特别好“学习”,除了看完自己的,我还要看看别的项目的。
当时海口的常住人口是十五万人,加上没有户口的十五万人,一共就有三十万人。老潘把海口市规划批了的面积加起来,除了一下海口的人口,得出人均住房面积接近五十平方米,而当时北京人均才七平方米多,老潘一看这不对劲,这是房地产泡沫,跑得越早越好。
有好多人说,老潘他们能够从海南岛的92、93年房地产泡沫里逃着出来,非常聪明,很有远见。老潘说其实就是常识,建筑面积除一个人口数,没有那多复杂。
如果是当年没个常识,老潘还在海南岛呆着,早就破产了。但是他聪明,看到不对劲都立马跑到北京去了。
而如今的北京CBD,有一半是老潘、冯仑、王功权他们建的,万通新世界广场,他们更是赚了满盆金钵。
而如今的老潘,可以说把半个北京城的高级写字楼都包了。
【破局】原创文章 欢迎转发朋友圈
公众号转载联系微信:lc2740
本文仅代表开云体育观点。
本文系授权开云体育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