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0

    开云体育APP下载-强队大比拼,荣耀与尊严同在

    2025.07.06 | 开云体育 | 36次围观

      “国之命在礼,国运昌则鸣”。400年前海军相遇鸣空炮以示无敌意的习惯,经历史的演变已成为世界各国盛大庆典和迎宾活动的一种礼仪。而今,处于历史机遇期的共和国,一次次迎来举国庆典的辉煌时刻。每一个神圣的庆典时刻,轰鸣的礼炮都伴随着56个民族的欢呼,回荡在祖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

      历史诉荣耀——外交前沿奏响大国威仪

      礼炮中队是一支有着光荣历史的英雄部队,曾被授予“大功连”荣誉称号。从此,礼炮兵们站在时代的最前沿;从此,他们一次次见证祖国的辉煌与荣耀。

      1984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35周年庆典。100门礼炮,28响齐鸣。这一次气势恢宏的鸣放,不仅打出了中国礼炮鸣放史上的最强音,更向全世界宣告着东方古国走向复兴的坚定决心。1997年6月30日香港回归,礼炮兵以礼花为笔,在浩瀚的苍穹下书写着一个民族百年期待的欢欣;2008年8月8日晚,百年企盼,百年梦圆,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朵朵礼花染红了北京的夜空,凝聚起亿万颗爱国之心;2015年9月3日,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庆典上,56门礼炮,70次轰鸣,每一响都在庄严的正告世界,过去那个饱受凌辱的民族和国家,如今正威武的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我们礼炮兵可以说就是共和国重大庆典和外交活动的见证人。”支队政委危平深有感触:“礼炮中队组建至今,已经圆满完成733次礼炮鸣放任务,共迎接国家元首407名、政府首脑326名;历次国庆阅兵活动;香港、澳门回归和十一届亚运会、北京奥运会开幕、上海亚信峰会,纪念抗日战争胜利50、60、70周年等活动,每一次重大活动都凝聚着礼花礼炮官兵们的汗水与付出。

      

      1984年3月1日,礼炮中队第1次在天安门广场为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举行欢迎仪式并鸣放礼炮

      

      礼炮兵在天安门广场整齐列队

      

      9.3阅兵”前期全体礼炮兵对党旗庄严宣誓。龚松

      热血铸忠诚——祖国至上融注英雄底色

      在礼炮中队楼前,一块庄严的荣誉墙上镌写着一句话——“祖国荣誉高于一切,礼炮事业重于生命。”

      礼炮中队有个传统,每名新战士成为炮手,都要首先回答为谁而干、为谁而练、为谁而战这个看似简单的命题,他们以这种形式为一茬茬队员植根塑魂。官兵寒来暑往、日复一日、不厌其烦地进行礼炮跪炮、装填、退弹等训练,只为在天安门广场击发礼炮的那一瞬,不给祖国,不给头顶的警徽丢脸。

      

      每天训练装弹、递弹上千次,礼炮兵手与钢铁的较量

      响数必须绝对准确;响声必须在同一点上;礼炮鸣放必须与国歌声同步;礼炮兵必须形象一流,动作规范。为了达到这条“红线”,礼炮兵有自己的“训练密码”:开栓、递弹、装填3个动作3秒钟内完成;5米炮位日平均往返跑动5公里;3名炮手日跪下、起立1000次以上;每天平均开栓装弹1000次。为了完成好任务,他们跪破了膝盖,手上磨出了老茧,甚至在5米炮位踩出了道道深痕,留下了个个膝坑……这一串串令人吃惊的训练数据,勾勒出一名礼炮兵沉重而光荣的成长轨迹。

    强队大比拼,荣耀与尊严同在

      

    强队大比拼,荣耀与尊严同在

      用汗水印上自己磨练的标记。龚松

      责任在心中——万无一失擎起共和国尊严

      曾担任礼炮中队中队长的巴志刚在一次工作汇报中感慨道:“不知为什么,现在越打胆越小,每次来了任务,几天都吃不好睡不着,生怕哪个环节出了纰漏。几十年了,礼炮兵们共同创造了这‘万无一失’的记录,我只能将这个记录保持下去,破了他,我就成了历史的罪人!”

      “万无一失,一失万无”正是悬在每一名礼炮兵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重于泰山!

      礼炮兵所担负的每一次勤务,都是追求完美的行动;礼炮的每一次鸣放,都是以毫秒为单位的精确计算:车队开进精确到分秒,礼花燃放精确到毫米,站位跑位精确到寸厘……在礼炮鸣放任务现场,失误就意味着失礼失败,决不允许出现分毫差错。

      2015年备战“9.3”阅兵集训期间,六炮手师栋豪照常与战友对装备性能进行检验。当他接过炮弹时,忽然发现第7发弹怎么也推不上炮膛。“这枚炮弹的底座较正常炮弹厚了2毫米,导致无法正常装入跑栓,如果让这样的炮弹上了鸣放任务一线,后果将不堪设想。”现场的炮弹厂家技师赶紧做出鉴定,着实为这个“小情况”捏了一把汗,师栋豪却说:“我们早就在平时的训练中练就了火眼金睛,即便是两毫米的隐患,也逃不过我们的眼睛!”

      

      三炮手顺势将礼炮弹送到二炮手手中

      正是因为礼炮部队官兵对于细节的极度执着,才有了733次礼炮鸣放勤务的万无一失。

      

      礼炮兵进行排弹

      作风重千钧——默守高尚展现文明形象

      出海的水兵们常说:军舰就是一块流动的国土,无论走到哪里,站在甲板上,我们的形象就代表祖国。

      而共和国礼炮部队,无论在何方,每一次行进、每一个踏步、每一次操炮,都代表着祖国形象,肩负着祖国和人民赋予的神圣使命。

      

      立如松、行如风,坐如钟

      礼炮兵的训练有一项重要的课目就是练站功,用他们的话说叫“形象训练”:立如松、行如风,坐如钟。为了让每一名礼炮兵都能有这样的良好形象,针对一些官兵出现的靠脚弯腿等孤僻动作,礼炮中队制定了站姿“三条线”,即“帽线、胸线和脚线”,就炮“四条线”,即“帽线、胸线、膝线和后脚尖线”的严格标准。挺拔的军姿、威严的军容、踏上炮位、整齐划一。这群一米七八以上的年轻小伙,迈着整齐的步伐,走到哪里,都是人们眼中靓丽的风景线。

      

      军姿训练汗珠滑落脸颊。龚松

      “声声礼炮,是对国运昌盛,对来访贵宾的最高礼节,代表了中华民族对和平、繁荣的美好愿景。”支队长赵永军介绍说,共和国礼炮部队,以展示古老华夏礼仪为神圣使命,蜚声军内外、名扬五大洲;礼炮兵们用最响亮辉煌的方式记录着伟大祖国的历史荣光,用无悔的青春和激情的汗水鸣放出祖国的尊严与强大。

      

      炮火从炮管喷涌而出。龚松

      责编:赵瑞交

      来稿请发邮箱yangshijunshi@js7tv.cn

      欢迎关注央视军事(CCTV-7_Junshi)微信公众平台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开云体育观点。
    本文系授权开云体育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发表评论
    标签列表